嘉兴吉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正文

分析我国紧固件形势,加速紧固件产业

编辑:嘉兴吉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时间:2018/06/26
我国近两年紧固件出口形势

近些年来,中国紧固件出口快速增长,逐步成为全球紧固件产品出口大国。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全国紧固件出口总量达109.99万吨,比2005年同期增长30.82%,销售额达12.29亿美元,同比增长23.07%。从中可以看出,2006年上半年,紧固件出口贸易虽然发展很快,但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依然存在,我们仍在依靠产品数量的增加来扩大市场,产品仍存在档次低、价格低的问题。主要进入的是国外维修备件市场,只有少数产品进入主机配套市场,并多以oem的方式交货,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

随着中国紧固件的出口量的急剧增多,其出口阻力也在增大。许多人担心2007年中国紧固件产品出口量大幅度下降,从而加重国内市场压力。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1。经过长期的发展中国已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品种较全、质量也较好的紧固件生产体系。中国紧固件产品物美价廉,具有较强的综合竞争力。在这个全球最大的“世界工厂”紧固件生产基地,一定会产生规模较大的紧固件产品出口贸易量,与之相匹配。预计未来2~3年中国紧固件出口会超过25亿美元。

2。近些年来,随着西方发达国家紧固件生产的转移,产能也相对减少,世界经济增长对中国紧固件产品的需求量有增无减,依赖性也在逐步增强。

因此,尽管今后针对中国紧固件产品的贸易摩擦不会减少,但在一段时间内,中国紧固件产品的出口还将继续发展,毕竟现阶段中国向国际市场提供的紧固件产品还难以找到完全的替代来源。

由此可见,中国成为紧固件产品出口大国,完全是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世界产业调整和分工的必然结果,是一个难以逆转的长期趋势。

当然,近两年来,在紧固件出口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主要是出口秩序有些混乱,重点表现为出口量增长过快,出口时间和出口国家过于集中,价格低、高附加值产量少等,引发了一些不必要的摩擦,不利于紧固件产品出口贸易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此,针对中国紧固件产品出口贸易形势和新变化,需要建立全国紧固件产品进出口监测预警系统,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可操作性建议,为相关部门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在监测预警,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相关机构可以根据贸易形势的变化,利用关税、利率、配额等手段,对中国紧固件的出口数量、产品结构、时间,进行宏观指导。

加速我国紧固件行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随着国外汽车零部件巨头在华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新的阶段,我国汽车零部件、汽车紧固件企业在华投资正在发生三个转变,从参股向控股,从合资向独资转变,从占有市场向垄断市场转变,外资对国内汽车零部件、汽车紧固件行业的掌控力正在增强。

外国汽车紧固件企业不断地登陆中国,设点开厂,以核心技术为依托,凭借其良好的产品品质,不断地扩大市场份额,尤其在高端产品上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

就在外资企业大肆扩张之时,国内本土紧固件企业却由于规模小、资金少、研发投入普遍不足,在竞争中的弱势越来越明显。事实证明,我们在付出了以环境、市场、能源为代价之后,也未能换来多少我们想要的技术。当然,国内有些紧固件厂家也有较强的实力,但毕竟数量太少。

这样的局面反映出国内紧固件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创新力不足,如何改变呢?答案只有一个——自主创新,而且要从点滴做起。对于创新的主体企业来说,就是要制定长期的企业战略和规划,从管理、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等多方面下功夫,在企业内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

高强度紧固件工艺过程复杂,需要在大量的经验积累基础上完善提高,因此对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紧固件企业应当制定严格的技术档案管理,下大力气把成熟的工艺总结、归类并存档,最终将其变为企业的宝贵财富。

业内人士曾感言,当前我们紧固件企业在设备、硬件等方面同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一时很难赶上,最有希望的是在软件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但由于我们现场工艺数据的采集不足,标准的制定也不够完善,制约了紧固件开发水平的提高。

技术创新,需要企业不断增强实力,加大资金投入。通常紧固件企业多属于中小规模、技术力量相对较弱,因此需要企业拓宽思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为我所用,紧固件企业应与研究院、所之间完全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有效推动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创新。

作为创新主体,人才是关键,我们的紧固件企业要多一点人文关怀,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应从企业发展的角度去善待人才。如定期的人员培训应该制度化,建立明确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等,以此充分发挥人才的创新潜能。

另外,对于在紧固件企业和政府之间起着桥梁纽带作用的地方紧固件协会来说,应当肩负起自己的历史责任,树立服务意识,踏踏实实地为企业做好服务,为企业创新打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及时为企业提供政策信息,针对紧固件热点和难点,组织交流活动,力求“言之有物”,避免空泛。